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適當精彩的一個有些,你會發現學中醫的人都有一點“文縐縐”,太多的古籍都是那么寫的,用詞用字很要言不煩,其實關于普通老百姓來說,有些中醫術語,了解一下是有利的。像是文火、武火,先煎,后下,包煎,烊化,另燉。你能解釋出這些“術語”的作用嗎?下面就給您說說這些不得不知的中藥術語:
文火、武火
文火武火起源于中醫藥,但現在廚子煮飯也這么講,假如你懂得了怎么區分和應用,或許你仍是一個好廚子。慢火煎謂之“文火”,急火煎謂之“武文”。前人有“急煎取其生而疏蕩,久煎取其熟而停留”之說。通常煎藥先武后文,即開端用武火,煎沸后用文火。如《本草綱目》載:“先武后文,如法服之,未有不效者。”
先煎
介殼類、礦石類藥物,因質堅而難煎出味,應打碎先煎,煮沸后約10-20分鐘,再下別的藥,如龜板、鱉甲、代赭石、生牡蠣、石決明、龍骨等。泥沙多的藥物如灶心土、糯稻根等以及質輕量大的藥物如蘆根、茅根、竹茹等,亦宜先煎取汁弄清,然后用弄清液代水煎煮別的藥物。
后下
一些質輕,氣味芳香的藥物,不能久煎,薄荷、砂仁、沉香、大黃等氣味芳香的藥物,借其揮發油起作用,宜在通常藥物行將煎好時下,煎4-5分鐘即可,以防久煮使其有用成份發出而下降藥效。
包煎
為避免煎后藥液混濁及削減對咽、喉及胃腸道的影響,如赤石脂、滑石、旋復花、蒲黃等,要用薄布將藥包好入鍋煮。
烊化
這類藥物簡單糊且粘鍋,膠質、黏性大并且易溶化的藥物,如阿膠、鹿角膠、蜂蜜、雞血藤等,用時應先單獨加溫溶化,再參加取渣的藥液中趁熱拌和,使之充沛溶解,避免同煎時粘鍋煮焦,且粘附他藥,削減藥物有用成分而影響療效。
另燉
有些寶貴藥,如人參、羚羊角等,價格昂貴,為了維護其有用成分不被丟失,可將其切成小薄片,隔水燉2-3小時,取汁服用。
煎中藥的時分,大多數人都認為中藥煎得越濃作用越好,但實際上,煎的時間長些,中藥飲片中的有用成分越簡單被高溫損壞,或許蒸發掉,過火濃縮的藥汁又會加劇苦味,給病人服藥帶來艱難,所以,煎中藥時,藥液應堅持必定的“量”。